关灯
护眼
字体:
番外:满天星斗 - 第3页
最新网址 fx33.net
    除非挖出大禹陵。

    良渚确实是五千年前,中华大地上已知最辉煌的文明。已知最早‘中国’的龙山文化,继承了良渚很多工艺和文化因素,但也有巨大的改变。

    龙山文化,严格来说,应该叫‘龙山时代’,是考古学上一个重大分水岭,指的是4900年前开始,海岱地区、中原地区、关中地区,大量的新石器文化,开始向龙山文化转变。

    从此进入万国林立的城邦时代,各个地区都开始建城。直到出现‘陶寺文化’、‘石峁文化’等特大的古王朝性质的城市遗址群。

    各地的龙山文化,都有区别,不是同一个政权。都是扎根于本土,继承了本土特色,没有丢失本土原有文化内核的。

    相反,良渚的核心东西,反而被魔改了。比如最关键的良渚神徽‘神人兽面纹’,在龙山以及后续的夏商周文化里,成了‘饕餮纹’,铸在鼎上。

    黄河流域大量的文化,继承了‘兽面’的部分,抛弃了‘神人’的部分。

    相反,长江流域的石家河、三星堆等文化,着重继承了‘神人’崇拜。

    可以看出它们吸收了部分良渚文化,而非被替代。

    华夏本来就是个兼容并蓄,不断壮大吸收外部文化精髓的文明。

    比如我们最初的‘龙’,是没有行云布雨功能的。山海经里能纵大风雨的,只有‘风伯雨师’。

    《诗经·小雅》写‘月离于毕,俾滂沱矣’。《尚书·洪范》写‘星有好风,星有好雨’,好风的是‘宾星’,好雨的是‘毕星’。

    《周礼》‘以燎祀司中、司命、风师、雨师’。郑玄注:‘雨师,毕也’。

    上古时期所有的‘神’,都对应天上的一颗或者多颗星星。我上一篇也说了‘归天者神’,只有重要人物死后,才能归天,嫔于上帝。就是给上天成为星星,陪伴上帝。

    龙自古就是苍龙星象,是典型的星象崇拜,它的功能是给神踩乘的。注意,是踩得,不是骑得,山海经里大量的‘乘两龙’、‘践两龙’,就是如此。

    没有一个先秦典籍,说龙在水里。

    龙自古就在天上。发大水了找河伯,干旱了打旱魃……没有求龙王的。

    为什么后来龙来管下雨了?那是佛经翻译者的锅,把娜迦翻译成了龙……

    但即便如此,两汉魏晋官方都不认可,只是唐朝民间开始流传龙行云布雨,直到宋朝官方才顺应民心,正式建立龙王庙……

    南宋赵彦卫写了本《云麓漫钞》就说了这个事:“古祭水神曰河伯,自释氏书入,中土有龙王之说,而河伯无闻矣。”

    这本书你们看名字可能不像什么权威书,其实整本书写了大量的知识点,天文、地理、名物制度、方言俗谚、诗词遗文,类似于古代的百科。中华藏典网站有这本书,你们可以去看看。
请关闭-畅*读/模式阅读。

关闭+畅/读=模式,看完整内容。本章未完,请点击【下一页】继续阅读。